“访谈的成功,不在于回复问题,而在于资料的印证,在于历史的发声。”澳大利亚华人史学者粟明鲜博士说。
粟明鲜博士曾任职于南昆士兰大学、格里菲思大学等学术机构,长期致力于澳大利亚华人历史的研究,现持续制作《澳华家园》访谈节目,深受各界关注。
9月28日上午,粟明鲜受邀到我院开展“海外华人口述史访谈节目的制作”主题讲座。我院副院长吴兰、教师覃圣云、黄春平及2023、2024级新闻与传播专硕研究生到场参加讲座。

(讲座现场)
会议伊始,粟明鲜他的历史调研实践为例,向在场师生提出口述历史访谈的两个重点:一是要做好前期工作,对访谈背景和相关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二是在访谈过程中要多查阅历史资料和书籍,追根溯源、善找依据。同时,要区分“访问”与“访谈”的关系,抓住重点内容,提出有价值的、具有创新性的历史问题。粟明鲜强调:“访谈是为了让材料变‘活’,是为了澄清细节、印证历史,为了追溯过去、展望未来。”

(粟明鲜讲座中)
随后,在场师生就如何实现本土化的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的特性与意义、访谈对象的沟通和选择、访谈形式的创新等问题提出疑问。


(学生代表发言)
粟明鲜表示,在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传播不可避免,文化传播具有共通性,是相交相融的;同时,它也具有差异性,要注意各国文化之间的地域性、时间性和政治性,在访谈问题中要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不同国家文化传播的特性和资料的完整性。“在访谈问题的选取和设计中,我们要抓住重点、综合整理、反映本能,注重访谈的真实性。”粟明鲜说。

(粟明鲜和我院师生合影)
(初审:裴 煜)
(复审:吴 兰)
(终审:覃慧敏)
(校对:陈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