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纪录片《并蒂花开》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出圈”密码,4月24日下午,中马“两国双园”纪录片《并蒂花开》专家座谈会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文化研习基地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邓国彬、光明日报社广西记者站站长周仕兴等近二十位来自学界业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四位纪录片主创、二十多位传媒学院师生代表参加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凝聚共识 助力人文交流
邓国彬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始终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两国双园”合作的国家战略,形成国际性、区域性、综合性三性合一的办学特色。未来,广西民族大学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借助《并蒂花开》传播中马“两国双园”的声音,推动中马友谊之船驶向美好未来。

(邓国彬致辞)
钦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覃永雁指出,钦州作为中马合作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者,将持续借助媒体融合的力量赋能国际传播。她表示,纪录片《并蒂花开》是中马建交五十周年和“两国双园”成立十三周年的献礼之作,不仅在国内外近百家媒体推送和播出,还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生动范例。同时,她亦期待各界能为传媒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更多宝贵建议。

(覃永雁致辞)
聚焦合作典范 共话创作深意
钦州市融媒体中心总编辑陈小方深入阐述了《并蒂花开》的核心价值。纪录片通过一碗肉骨茶、一颗榴莲、一群创业者的微笑等细节,展现两国人民“双向奔赴”的温情,让宏大叙事更具感染力。他还特别提到,钦州日报与马来西亚《星际日报》一同秉持“以媒为桥”的理念,采用“共产共制共播”的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国际合作。他表示:“在当下媒体融合的时代,记录历史是媒体人的责任,《并蒂花开》是一次创新尝试,但绝非终点。”

(陈小方致辞)
马来西亚东盟商务协会会长刘振国通过视频致辞,他说,纪录片《并蒂花开》全方位呈现了中马合作成果与民心相通的美好景象,展现了中马建交五十多年来双方“以心相交、以诚相待、以义为持、以和贵”的合同价值追求,为构建中马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文化动能,在马来西亚引起强烈共鸣。

(刘振国视频致辞)
解码创作密码 创新传播实践
钦州市融媒体中心副总编辑、《并蒂花开》总导演田时胜介绍了纪录片《并蒂花开》的创作背景,并从“时、度、效”三方面解析创作策略:一是时机,通过举例中马建交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强调时机的正确选择助力《并蒂花开》持续升温;二是力度,《并蒂花开》以“三集纪录片+一个AINV+N个创意衍生内容”的融合形态实现破圈传播;三是效果,《并蒂花开》依托自治区三级媒体技术平台的强力支持,在20余家网站置顶推送,成为全媒体传播的一次创新实践。最后,他强调纪录片《并蒂花开》在国际传播中的成功实践,为提升中国故事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中马两国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田时胜分享创作体验)
周仕兴结合新闻工作“四力”要求表示,纪录片《并蒂花开》是媒体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典范。他指出,摄制组深入中马基层,捕捉鲜活故事,以“小切口”洞察“大主题”,通过逻辑缜密的叙事框架和“以小见大”的镜头语言,将“一带一路”合作成果转化为具象可感的生活图景,充分体现了合作共赢和民心相通在国际传播中的关键作用。

(周仕兴分享感悟)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感悟良多。新华社广西分社融合采访中心副主任陈露缘表示,作为媒体人,感受到《并蒂花开》展现了广西市级媒体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同时,该项目为当地女性提供了优质的工作机会,真实展示了“一带一路”项目对马来西亚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互利共赢理念的实践成果,强调了纪录片微观叙述对个体生活变化的重要性。

(陈露缘分享感悟)
座谈会由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杨学明教授主持。

(杨学明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合影)
座谈会开始前,与会嘉宾还参观了位于广西民族大学研习基地的广西现代文学馆、东盟文化馆和正在展出的“两国双园”摄影展。


(嘉宾参观广西现代文学馆、东盟文化馆和“两国双园”摄影展)

(参观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