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子涵,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班学生,2025届自治区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铜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广集团杯”广西赛区选拔赛金奖、2024第16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西赛区一等奖等荣誉。
在学业与实践的双轨上全速前行
说起为什么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成子涵谈到高中时初次踏入剧组拍摄片场的经历。那时他亲眼目睹灯光师精心调配每一束光线,摄影师巧妙构图捕捉每一帧画面,演员全情投入诠释角色,众人分工协作,将一个个创意化为鲜活的影像。那一刻,他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仿佛有一颗种子在心底破土而出。“我一定要学习相关专业,拍出属于自己的片子。”这句在心底立下的誓言,成为他大学四年求学路上不惧困难、不断奋进的强大动力源泉。
大学四年,成子涵的综合测评和学业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列。“时间要挤,方法要对,效率要高”,这句简洁有力的话语,是他在无数个忙碌日夜中总结出的学习箴言。与此同时,成子涵还积极投身专业实践:作为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队的一员,他主要负责视频制作的任务。在制作过程中,他将编导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反复打磨细节,提升视频呈现效果。在深入挖掘井冈山精神内涵的过程中,他对这份精神的认同感愈发强烈,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自己的血脉之中。

(在东盟博览会参加志愿服务工作)
灵感为桨,创新作帆
在第16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西赛区的平面广告竞赛单元,“羽毛球+漫画”的奇妙组合,成为成子涵灵感迸发的结晶。此前从未涉足漫画领域的他,凭借对羽毛球的热爱,大胆打破创作边界,选择用漫画形式诠释广告主题。面对技法的陌生与经验的空白,他像海绵般汲取知识,日夜钻研漫画构图、分镜技巧,巧妙地将三项球类运动元素融入作品,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双重突破。这场灵感与创新的碰撞,最终让他的作品脱颖而出,斩获大赛一等奖。
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成子涵同样展现出勇于突破的创新思维。初入团队时,作为大一新生的他以学习者的姿态,从文字工作起步,默默积累经验。到了大二,面对传承而来的 “语爱同行” 项目,他掷地有声地提出:“如果我们这一届想让项目比之前更好,就得创新。” 秉持这一信念,他与团队成员打破地域桎梏,将项目从边疆地区普通话推广,拓展为更广阔的东南亚国家汉语推广。这一转变,不仅为项目注入全新活力,更赋予其深远的文化传播价值,助力团队在大赛中屡获佳绩。

多维协作,奏响团队共赢乐章
在校园文体活动的舞台上,成子涵更是一位游刃有余的多面手,在不同角色间切换自如,奏响一曲曲团队共赢的精彩乐章。龙舟竞渡时,他化身坚毅的划桨者,目光如炬,紧盯队长指令。每一次挥桨都与队友保持同频共振,在飞溅的浪花中,用默契书写团队拼搏的诗篇。转战舞台剧领域,他又成为运筹帷幄的组织者,他统筹选本、拍摄、后期制作,合理分工,确保团队高效运作。作为学生会干部,他依据工作的轻重缓急,为部门成员量身定制任务清单,既保证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又激发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而在担任学院晚会的学生总导演时,他更是挑起大梁,化身团队的 “中枢神经”,精准把握整体节奏,高效完成上传下达,将舞台搭建、节目编排、后勤保障等各小组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
“不必事事关心,不必事事紧握。” 这是成子涵的团队协作方法论。在 2024 年学院十周年院庆暨毕业晚会筹备期间,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彩排效果欠佳的重重困境,他没有执着于事必躬亲,而是带领团队聚焦关键环节,日夜推敲细化彩排方案,最终呈现出满意的晚会舞台效果。不同角色间的转换,使他深刻理解团队协作的本质——齐心协力做好同一件事。

(担任学院建院10周年暨2024届毕业晚会导演组学生总导演(右二))
“大学四年的每个角色,都是我认识自己的棱镜。” 成子涵回望这段时光,眼中闪烁着笃定的光芒。在这场青春的征途里,他化身不倦的探索者,以热爱为帆、勇气作桨,在学业的浩瀚海洋中破浪前行,于实践的广阔天地里播种梦想,在文体的缤纷舞台上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