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我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开展“传承雷锋精神,融媒担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党员作为朗诵作品指导老师与活动志愿者,深度参与 “时代之声・青春回响” 广西青年作家作品朗诵会。这场由广西作家协会与广西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的文化盛会,不仅实现了文学与艺术的碰撞,更成为践行雷锋精神、展现融媒担当的生动课堂。

扎根人民,书写时代篇章
文学创作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与雷锋精神中“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高度契合。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强调,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写作人才的发掘与培养。自2005年起,在全国高校率先推行驻校作家制度,成立文学影视创作中心,引进东西、凡一平等作家驻校指导写作,为学生树立了贴近人民、服务人民的榜样,众多作家和诗人从相思湖畔走向全国文坛。
活动期间,青年作家韦苇在朗诵时情绪激动,数度哽咽。她用质朴的文字描绘乡村生活,传递对土地与亲情的热爱。这种扎根乡土、贴近人民的创作风格,正是雷锋精神在文学领域的体现。支部的党员教师们,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创作与朗诵中领悟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传承精神,争当融媒先锋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春平声音工作室紧密协作,发挥专业优势。该工作室负责人、支部党员黄春平老师提出 “学与习并重” 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在排练《壮美花山》时,十人朗诵团队在动作设计与情感表达上遇到难题。为生动展现花山壁画的神秘壮美,团队在支部党员老师的指导下,连续两周排练至深夜,逐句琢磨如何用声音勾勒悬崖峭壁上的古老图腾。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与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一脉相承。
此外,支部党员积极推动活动形式创新,引入壮汉双语、英文朗诵等多元语言形式,打破地域与语言障碍,展现新时代青年“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先锋形象。

青春宣言,共建精神家园
朗诵会现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姜明富感慨:“即便听不懂壮语,也能从声音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跨越民族与地域的情感传递,正是雷锋精神中“服务人民”的生动写照。传媒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借助融媒体技术,将活动影响力扩展到社区、校园等更广阔的范围,让文化的火种传递得更远。春平声音工作室在支部党员的带领下,计划未来深入基层,开展声音艺术服务活动,践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精神。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传媒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将雷锋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的实践中,以文化育人为着力点,助力青年学子以笔书写时代,以声传递正能量。未来,党支部将继续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融媒技能的青年先锋,让雷锋精神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