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晚,23级广播电视编导2班在明德楼311教室开展“探索个体与时代”主题读书会。会上,共有五位同学分享了他们准备的书籍。
分享者杨如芸以家族、拉丁美洲的历史循环作为切入点分享了《百年孤独》这本著作,并分别从个体、家族、民族的孤独三个角度出发,点明书中爱情与人性的关系。在,揭示作品主题的同时,也展现了孤独的本质、历史根源的循环往复和爱情与人性的复杂。

(杨如芸分享《百年孤独》)
莫娴娴分享的书籍是《明朝那些事儿》。本书以现代白话文写作,采用幽默诙谐的叙述,将历史事件故事化。书中不仅回溯了讲述大量的明朝历史,更融入作者对权力、人性的深刻思考,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莫娴娴分享《明朝那些事儿》)
古典与新潮的碰撞是诗集《君不见》的一大特点。分享者谢静宜强调,这本诗集蕴含孤独与迷茫、成长与希望的情感,并介绍《君不见》中的诗句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的现状,体现诗集《君不见》的影响力。

(谢静宜分享《君不见》)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一名句出自《追风筝的人》。分享者武亚坤向同学们介绍了书中的主要人物阿米尔、哈桑与拉辛汗,并点出全书主题:友谊与忠诚、战争与苦难。并在分享的最后表达了分享自己的感悟:“我们要做到直面恐惧,珍惜身边的人,追求正义与善良。”

(武亚坤分享《追风筝的人》)
“生活是美好的,亲爱的,就看你透过什么玻璃去观察人生。”这一句出自小仲马的著作《茶花女》。分享者韦灿桦为同学们简述故事内容,分享书中的名言佳句,并提炼了书中所展现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思想感情,即人道主义思想,人与人之间诚挚的交往、宽容、理解和尊重。

(韦灿桦分享《茶花女》)
本次“探索个体与时代”主题读书会旨在通过文学的力量,让同学们明白人性本质与社会真相,并在时间与记忆的维度中,探索个体与时代的永恒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