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新学期工作会在343会议室召开。院长杨学明、副院长万益杰,全体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教学秘书齐聚一堂,围绕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万益杰针对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准备工作进行了介绍,系统梳理了近三年师生在课题申报、学术创新及竞赛获奖等领域的成果,并部署本年度目标计划。他建议导师强化项目申报的质效双提升,积极争取科研资源支持;同时传达学校研究生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强调导师需落实“全方位关心”机制,通过定期组会跟踪学生学业进展,动态关注心理状态与思想动态。
会议还对新闻与传播、戏剧与影视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进行了讨论与修订。拟新增国际传播研究方向,优化民族影像传播等既有方向布局,着力构建差异化培养体系。

最后,杨学明对学院研究生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一是严控毕业出口质量。落实导师负责制,强化2022级毕业生预答辩与正式答辩的全流程把关,重点提升学位论文学术规范性。 二是深化分类培养改革。推进专业硕士差异化培养模式,实施导师分类指导机制;倡导师生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以“实干为基、创新为魂”理念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三是践新驱动智媒领航。当下人工智能正重构传媒业态,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增设“AIGC与内容生产”“数据新闻可视化”等跨学科课程,推动人工智能与传媒深度融合。四是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修订导师管理办法,明确导师作为育人第一责任主体的职责,实现培养环节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覆盖。
本次会议系统谋划了新学期研究生教育工作实施路径,为传媒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