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我校在相思湖大礼堂举行“我与祖国共成长”青年榜样颁奖典礼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总结表彰大会。我院在表彰大会中荣获2023-2025年度“三全育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我院荣获2023-2025年度“三全育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过去三年,传媒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员工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中的积极性,切实提升我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在“新文科”背景之下,传媒学院秉持“明德传理、融技兴艺”的新理念,通过三链三通形成了“一心五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成果丰硕。
一、联通全主体链,打造全员育人协同合作新格局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培育时代新人。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教工第二党支部获批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及第二批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网络宣传体系。学院成立新媒体中心、融媒体中心,负责学院网络宣传工作,专班负责,明确分工,严格实行三审三校制度,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三是注重抓好课堂思政工作,守住课堂阵地,现有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培育课程6门,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道德与伦理法规等课程。四是致力打造课程思政队伍,现有13名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面向教师开设系列讲座10场和示范教学9次。

(传媒学院教工第二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

(传媒学院教工第二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二、畅通全成长链,构建全程育人高效衔接新范式。
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广西民族大学章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办好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
一是坚持“以生为本”,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始终坚持优化课程结构,加快专业建设,目前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已获得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视听语言》《新闻采访与写作》入选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坚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科生全覆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推进“四个回归”,形成真教真学育人氛围。学院通过绩效和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本科教学,成果收获丰富,其中教学团队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自治区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近年来,教师队伍共获教学、科研项目立项68项,其中国家级人文社科课题4项(国社科思政专项1项),省部级项目17项,厅局级课题20项。
三是构建“多元立体”教学体系,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累计与8家媒体企业签订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安排学生到广西日报、南宁广播电视台等合作教育基地开展实习220余人,遴选45名学生参加新华社全国第一届学青会报道员工作,遴选17名学生参加《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新干里江山图·锦绣广西》拍摄,累计到账经费121.5万元。近三年校级社会实践立项32余项,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中共获立项40余项,“互联网+”自治区级奖项8项,实践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赛事奖项近千余项。

(传媒学院教工第二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我院选送作品《马驮医院》获得的第25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评委会创作奖)

(我院学生在第16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总决赛中获一等奖)

(我院学生参加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获一等奖)
三、融通全资源链,探索全方位育人有机联动新途径
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传媒学院以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教学保障体系为核心,坚持经费投入优先、资源建设优先、师资培育优先,系统布局教学发展支撑体系,为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推动学院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一是学院始终保障教学经费投入优先。近三年,学校加大对传媒学院的经费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获批各类建设经费(含学校、上级部门、横向、自筹等)合计300多万元。
二是教学资源条件优先。学院不断更新和充实现有实验室,拥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基地和新闻与传播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广西广电视听创作基地、编辑出版与文化传播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3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有融媒体演播实训中心、中国一东盟(广西)广电视听艺术创作中心、广播电视实验室教学中心等40多个实践教学场所。实验场地2500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2200多台(套),价值1700多万的仪器设备。校内实践平台包括广西民族大学校报、广播站、大学生通讯社和学院新媒体中心等。
三是坚持教师精力投入优先。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23人,中国农业期刊领军人物1人、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军人才1人、自治区模范教师1人、自治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广西广播电视百名人才1人、广西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百名人才1人、广西文化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西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2人、广西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3人、广西统一战线百名专家1人。同时聘请多位学界业界知名专家学者为行业导师或客座教授,组建了一支师德师风好、教学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杨学明教授入选2023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工程)

(广西民族大学融媒体实训中心)

(我院连续承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广西区赛)

(我院承办2025全国传媒与影视类专业骨干教师研修班(第四期))
站在新的起点上,传媒学院将以此荣誉为动力,继续深化“三全育人”工作,不断完善“一心五合”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学院将继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凝聚全院力量,形成更强大的育人合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传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