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优秀新生代导演李漠受邀到我院开展“在生活褶皱中打捞月光:现实主义影视创作肌理重构与诗性抵达”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在广西民族大学思源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传媒学院副院长万益杰,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主任梁辰及部分师生代表共同参加。院长杨学明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李漠以“技术改变了一切”为切入点,对比了传统电影学院学生的知识需求与当下影视行业的新变化,指出大学教育理念与行业需求存在差距,学生不再需要了解复杂理论知识即可完成高质量拍摄。他结合自身经历,以生动的语言深入剖析不同时期影视行业的特点,提出当前正处于“去中心化时代”的观点,揭示行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挑战。随后,他阐述“荒废即积累”的成长观,强调“生命短暂,每一次创作都是向世界传递价值的契机”。

(李漠发言)
在分析行业变革时,李漠将昭和时代与平成时代不同的经济发展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进行对比,将其引申至影视领域:“当经济增速放缓,创作重心会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关怀。”他特别提出竖屏短剧对传统电视剧的冲击,并以“酒吧经营策略”为喻阐释平台商业模式,他认为,免费吸引流量比收费更能形成规模效应,但这也导致艺术表达空间被压缩。
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李漠耐心倾听,并用具体事例予以解答,以“女性题材创作”为例,他提出“多样性雷达”概念,认为“男性追求征服,女性专注创造”的差异恰是故事张力的来源。李漠针对学生提出的“艺术理想如何对抗市场压力”这一问题,引用塔尔科夫斯基《雕刻时光》中的观点:“艺术家不是服务者,而是时代的提问者”,给出“用好奇心探索边界,用专业度赢得话语权”的解决建议。

(同学提问)
讲座尾声,杨学明总结:“这次讲座不仅是一次专业技术的分享,更是一场人生方向的指导课,我们特别需要李漠导演这种‘既懂规则又守初心’的实践智慧。”她进一步阐释:“相信这个世界越来越好,这是客观的;相信自己越来越好,那才是自己的主观世界。”她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理想追求,从李漠的创作分享中汲取灵感,规划和完善自身发展。 
(杨学明讲话)
讲座结束后,杨学明代表传媒学院正式邀请李漠导演担任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

(杨学明、万益杰为李漠颁发聘书)


(李漠与师生合影)
本次讲座,李漠通过剖析行业现状与个人创作经历,为师生呈现了一场充满思辨与温情的专业分享,在真实案例与哲学思考的碰撞中,他展现了影视人在技术变革中的坚守与创新。李漠及其团队“将艺术觉悟注入类型片”的探索,为青年学子树立了鲜活的职业榜样。
(初审: 裴 煜)
(复审:万益杰)
(终审:黄焕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