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老挝传统服饰,一句字正腔圆的“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6月16日第十八届广西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的现场,来自广西民族大学的外国选手个人组王龙(CHANKOUNLABOUNPHENG)选择朗诵节目《黄河颂》。当老挝青年的声音与东方千年的诗魂相遇,背后蕴藏怎样的文化对话?

(王龙诵读作品《黄河颂》)
面对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这一盛大的文化赛事,王龙身着国服,以示崇高敬意。“选择老挝传统服饰,旨在表达对大赛及中国文化的深厚敬意与礼仪,”他在赛后采访中阐述道,“我也期望这身服饰能与《黄河颂》所蕴含的厚重中华文化相得益彰。”
王龙对于为何选择《黄河颂》有着清晰的思考:“《黄河颂》对于正在努力学习中文的我意义非凡。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其蕴含的力量、历史和民族精神,让我深受震撼。”他坦言,虽然对黄河孕育的深厚中华历史文化还不够了解,但正是这份震撼和想要深入了解的渴望,驱动他选择诵读这篇经典。

(王龙比赛现场)
这次比赛让王龙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震撼,使他意识到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文化使者。他坚定地表示:“我计划在大学毕业后回到老挝,投身于中文教育事业。我希望通过教育,将我在中国、在民大学到的知识和文化分享给更多老挝同胞,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为增进中老友谊和相互理解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参赛体验,”王龙谈到,“这次比赛可谓是高手如云,但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贵在成长。” 同时他强调,参赛最大的收获在于能够通过学习与挑战突破自我、实现成长。这份从容与豁达,正是文化交流赋予他的宝贵财富。

(王龙诵读《黄河颂》现场)
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旅,恰如《黄河颂》所咏叹的磅礴气势与不息精神。当更多的中外青年像王龙一样,主动成为“跨文化交流”桥梁的建设者,我们或许能看到,文明的长河正因涓涓细流的汇入而更加壮阔,奔涌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辽阔海洋。
当异国声音融入中文的古老韵脚,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场诵读技艺的比拼,更是文明对话的生动注脚:经典从不是尘封的古籍,而是流动在人类血脉中的精神基因,时刻等待着被不同的心灵与声音唤醒,在新时代绽放出跨越国界、历久弥新的璀璨光芒。